当前位置: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6 19:31: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能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同时能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定律、性质、法则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一种题型。所以,在计算题教学中应重视简便运算,注重简便运算灵活思路的学习,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五年级的简便运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对简便运算的认识上。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是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延伸。

  这节课我以学生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为主线进行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在整体认知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运算律方面较容易,在计算过程中不少学生忽略了小数点的移动,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复习题的设计针对性强,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做好已有知识结构的迁移。在复习时先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25×12和 87×46+ 54×87 ,同时其他同学集体练习。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运用的是哪一个乘法运算定律,实际有学生说第二题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我并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问学生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式和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表达式,并组织学生进行区别,以便更好的运用这两个定律解题。通过复习使每一个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加清楚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解题。同时渗透并思考,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不能用,激发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猜想和求知的欲望。

  二、新课学习先试后导,善用旧知解疑。

  教师出示例题4后,简单分析题意,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

  0.8×1.3○1.3×0.8

  (0.9×0.4)×0.5○0.9×(0.4×0.5 )

  (3.2+2.8)×0.6○3.2×0.6+2.8×0.6

  有学生通过计算两边的算式结果来判断,大多数学生看见算式联想到简便运算来判断,第一种算法确定算式两边结果相等,第二种算法提供了学生思维判断的方法。这样有效地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和小数乘法结合起来,运算方法在小数乘法中一样有效。

  为了学生更好地运用运算律,安排了三题练习题

  0.25×0.7×4、 1.25×2.4 3.2×1.02

  保留了教材中试一试第一题,修改了第二题,增加了第三题题,第一题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第二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三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第二题中2.4的分解是教学时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着重把24分解成8×4,忽略了小数点,这个环节的处理不够好,未能预料。第三题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不少学生意识不到把1.02分解成1+0.02,只是一味去分解3.2。

  三、巩固练习类型多样,提高学生能力。

  巩固练习的设计除了根据运算定律填空外,还设计了各种类型的简算题,如:12.5×4.8 0.72×101 3.8×9.9 1.01×2.6 0.25×0.125× 0.4×0.8 0.4×8.2×25-0.3

  这些题里有的接近整数、有的超过整数、有的要先转化再做,有的运用乘法结合律做,有的运用乘法分配律做,有的是部分简算,几乎涵盖了所有小数乘法简算的各种类型 ,另外还出现了部分简算的题,这样的题学生掌握的不好, 关键是根据运算定律判断是否能简算。最后是拓展提高,3.67×8.9 + 36.7×0.11 86.9×1.73 + 8.69×7.3 这两道题分别都有两种解法,学生根据刚才做题的经验,分析后很快发现36.7和3.67 、86.9和8.69可以互相转化,怎样才能使转化后的数的积不变,利用积不变的规律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整节课由于课堂密度较大,所以学生说的多,动笔练习较少,使得一部分同学没有掌握简算的方法,尤其是需要转化的题掌握的不好。其次,在新知识的探索阶段,教师给学生的时间较少,使得同学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内同学之间交流的较少。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2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的一部“重头戏”。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简便计算的起点,其中被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的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简便计算”的基础。

  最近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存在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低级”错误,计算的正确率低。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我想但凡教过四年级简便计算的老师,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很好地进行计算,表面看上去好像融会贯通了简便计算的“精髓。可为什么课后在作业中却出现那么多“五花八门”、运算定律“张冠李戴”的错误呢?

  通过透视学生的作业,我按学生计算能力或题目本身的难易把错误现象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在作业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现象:75+125×25-25=200×0=0或321-126+74=321-200=121又或者800÷25×4=800÷100=8……仔细研究作业本后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大多数是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他们缺乏观察性容易受到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或运算方法等知识本身造成的干扰,明明是不适合简便计算的内容,他们却不懂装懂“滥竽充数”。

  (2)顾此失彼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745-(145+325)总是忘了脱去括号便符号,学生每次讲解时思路也十分清晰,就是一做题就顾不上了。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这种错误。当然,除了习题本身比较难以外还与学生出现感知不准确、算理不清晰、应用不灵活等判断性错误有关;计算思维混乱以致计算时“顾此失彼”出现运算定律“张冠李戴”的错误现象。(三)结果分析在对回收学生问卷的统计中,得出以下几个现象:分析:1、2号题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

  (3)做题时,学生容易受内、外环境干扰,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做完题后自觉检查的习惯。因为不专心,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不检查,会使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久而久之养成了“粗心”的坏习惯。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对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运算律的价值。

  首先以计算47+58+42为教学例题,讨论:你会怎么做?生:先给58+42加上小括号。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师:怎么计算89+14+56。最后出示:78+(47+22),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交流时,强调这里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时候,我以怎么计算204+417为例,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把204拆成200+4,一个是把417拆成400+17。师:哪个数更接近整百呢?把哪个数拆开更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计算?学生们统一了认识,在后来的练习中,还是有好多孩子不能选择更接近整百的数去拆。

  对于例如:345+201这样的计算,在怎样运用简便计算时掌握的不是很好。这反映了学生对于运算律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尤其是对运算律的逆向运用,我觉得可以进行一个专项的训练。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异同系,自主发现并验证、归纳这两个运算律,初步感受运算规律作用,有意识地让学生应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

  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运算,得出课题,让学生由课题思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设计使教学活动的探究性更浓一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留下了创新的空间 。

  二、新授环节,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让学生结合相关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都能准确提出问题,这为接下来探索规律奠定了基础。在这个环节,我进行了创新处理,让学生开放思维,尽情提出问题,并将本节课探究活动必要的三个问题同步呈现出来,同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同步通过口算揭示等式,为下面的探究运算律做好有效的铺垫,促进后面探究活动更加紧凑流畅。在首次探索运算律,学生还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我在此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设计中,加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按照“猜想——验证——总结”的模式深入探究规律,为今后探索数学规律,起到方法上的导向作用

  三、在自主探索加法结合律这一环节,我在初步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合作组中自主探索第二个规律,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规律,学以致用。

  四、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上完这节课的心里感受。学生对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两个定律,也会运用,效果还可以。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5

  整数简便运算中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通过课前让孩子回忆,复习了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并通过实际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整数乘法中简便运算,但给孩子们写出两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小数运算时,孩子们能够想到整数中25 *4 =100 125* 8=1000 25*8=200等经常记住的结论。

  在小数中孩子们0。25遇到4也会把它结合在一起,遇到202 、101也会想到用分配律计算,但是遇到0。34*0。5*0。6= 时有点束手无策,只能让孩子观察末尾数字能否凑十,而且选择时还得考虑与水结合简单,所以小数中的简便方法需要练习。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内容是简便运算复习课,主要针对典型错题进行讲解练习,并完成课本中47页的练习题。

  成功之处:

  1.对于运算定律的复习,出示了六道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88×12599×38+3836×99720÷45784-42+5825×32×125。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特别是784-42+58学生应用了结合律进行“凑整”,导致出错。由于学生在这阶段都是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导致学生不认真进行分析题目,只想一味地进行应用。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要遇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练习题的处理,渗透转化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问题。

  第7题: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应使其转化为学生学过的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即可以用补的方法转化为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拆分的方法转化为两个长方形,把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通过此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转化思想,并且知道转化思想的内涵是将要解决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另一个较易解决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把未学过的知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

  智慧园:求每个图形各代表多少。此题是应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问题,让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1)由△+△=□+□+□(2)由△+△=□+□+□

  □+□+□=○+○+○+○□+□+□=○+○+○+○

  得出:△+△=○+○+○+○得出:△+△=○+○+○+○

  △=2○△=2○

  由△+□+○+○=400由△+□+○+○=400

  得出:○+○+○+○+□=400得出:△+△+□=400

  □+□+□+□=400□+□+□+□=400

  □=100□=100

  由△+△=300○+○+○+○=300

  得出:△=150得出:○=75

  由△=2○由△=2○

  得出:○=75得出:△=150

  通过对解题思路的理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又一思想——等量代换思想,其内涵就是用一种量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

  不足之处:

  1.对数学思想的介绍就题论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

  2.由于时间的关系,每种典型易错题只练习了一道,没有进行再巩固。

  再教设计:

  1.对于数学思想的介绍可以使用尽可能大的篇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所在,应让学生系统进行感知和学习。

  2.易错题型要反复练习,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能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这节复习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复习课不是单纯的为复习而复习,而应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可根据题目的需要适当渗透数学思想。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7

  一、调整教材顺序,促进有效教学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二、设计对比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三、进行逆向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四、加强应用训练,促进有效教学

  例1、求下列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

  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25×12

  =25×4×3

  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五、加强错例分析,促进有效教学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8

  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之前,学生已接触过这类应用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种解答方法,但对这算法没能归纳、概括,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应重在让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并通过具体的计算、比较,得出结论:有时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比较简便,有时依次减就比较简便。从而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1、对例题的选取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对课本上的例题,在备课时我犹豫了许久:是采用现成的例题,还是另选生活中的素材重组新题进行教学,后来经过思考,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图书室购书并不陌生,并对这种应用题有一定的解答能力,于是在备课时,我决定采用书上的例题。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用两种方法解答这一题目,又指名说解答此题时每一步的算理,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很好地体验“生活数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对优化方法的教学

  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的标准理念之一,特别是算法优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在学生通过分组计算、分组讨论已能明显感受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改为从一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可以使计算简便,并能利用这种方法正确、快速的计算出例2。为开发学生的心理定势,更为了让学生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我出了这样一道题376-138-176,通过计算、比较,使学生感悟到不是所有题都选取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简便,而应选择先减176,再减138的方法更为简便,从而使学生明白:计算题也要认真审题,选取最佳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3、对合作学习的思考

  本堂课的教学,虽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已基本达到目的;从教学手段上来说,采用了学生有兴趣的编题、竞赛、讨论、数学医院的方式,整节课学生也活跃,但平时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仍未能举手答问,在合作交流时,就只做了一个听众,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讨论,我也一直在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9

  学好《简便计算》对学生今后的计算起至关重要的效果,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凡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教学中,学生都觉得课堂教学,都是与数字和符号打交道。具有挑战性,虽然对优等生有学习的趣味,但是学困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些原因直接影响的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成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思考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尝试鼓励教学,努力优差兼顾。

  (1)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简便方法时,不要急着让学生动去练习。比如做32×125时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我让四人小组自由讨论,让优生带动差生,提高差生学习的信心,并结合目标激励,对作业进步的进行古鼓励,提高差生做题目的信心。

  二、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干预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对知识的预设,但更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既有效的,也有的是无效的和费效的。因此如让学生知识生成过程中拔乱反正,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的课题。我们常遇到一种简便的方法和一种原始的方法学生往往是喜欢原始的繁杂的方法去完成练习,而简便的方法却不用。课后的也作了调查,其一,是学生不习惯用简便方法做,被以前的方法框牢,而且计算练习时,教师也没有强制用简便方法;其二,少数学生对简便方法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对于后一种方法我们只能是给这些学生再讲讲简便运算的方法。而对前一类学生,这可能与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语言有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会对学生说“你觉得那种方法好你就用那种算”。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办法好,更适应自己去练习。而对新的、简便的方法弃之不用。从而造成了这类学生对新知识不接受。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语言上进行干预。比如:学生在计算2656-637-3632656-637-363=20xx-363=2656-(637﹢363)=1656=1656(教学过程中总有些学生说原来列竖式计算更好,这种简便计算不习惯,也不喜欢。)有些人常以新课标的道理说“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就用什么方法,在他心目中这种方法是最简便的,无需去干预。”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明明有直道,为什么要去走弯道呢。这不是吃饱的撑的吗!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使用这种简便的方法了,我安排了一场比赛,在计算能力相当的两组学生中,一组用老方法计算,一组用新方法计算。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结果是很明显,用新方法做的同学早就计算好了,且正确率很高。而用老方法做的同学还有一半以上没完成。孰优孰劣一比便知,学生都看到了其中的优越性。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运算中能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我还用语言进行了干预。我说“每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时能化难为易。老师做计算时,都喜欢用简便方法去计算,我想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是有智慧的,不知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去计算。”学生们为了表现出自己是有智慧的人,都用上了简便运算。计算教学现在五花八门的东西很多,有单纯的让学生练习,也有的创设的一些学习情境,更有的弄出了智力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我认为计算教学不易弄得太花俏。应从一个“实”字着眼,让学生每一分钟都不会虚度,真正学到计算的本领。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0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是四年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道与生活有关的解决问题这一方面的题。首先,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这道题,大部分同学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就对我说,袁老师,这道题太容易了,我们学过的。“是啊,我们是学过,不就是连加类型的题嘛,但是你们要从中发现问题,要能够看出今天这节课到底通过这道题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知识……”这时,我让同学们交流想法,老师及时板书,让学生从众多算式中来发现:原来这节课,这一解决问题题是为了让我们用简便运算。

  我趁热打铁,布置了几个连加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观察后回答:加法交换律只是二个加数位置的交换,和不变,而结合律中,有时要把后二个加数相加,有时把后二个数相交,有时根据需要还需要先交换位置然后再利用加法结合律相加,我发现在上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索时,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算法。于是我在教学中强调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学会分类: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我发现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例如:201×87=(200+1)×87=8700+87=8787(乘法分配律拆项法)54×43+54×56+54=34×(43+56+1)=34×100=3400(乘法分配律添项法)

  2.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悟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不同。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让学生知道如何一下就能凑整。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多观察数据,用选数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训学生,对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简便运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注重生活练习实际,将简算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易于学生接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本单元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在计算中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途径来解决,学习要善于分析和总结,选择合理、方便、简单的方法更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以致用的道理。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1

  一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寓德于教。

  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本课时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2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近两周时间我一直在教学运算定律和简算,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混淆的最多。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我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为此,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4”、“125×8”、“5与任何偶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课堂上,当简便运算的错误发生时,我试着把问题反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抛,往往会给学生一种强刺激,他们会细致深入地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错了呢?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考的质量最高,也就成了思维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机。如:①176—57+43②147×16+53×25③175÷25×4④75+25-75+25等,受“凑整”思想的干扰,第一小题抛出后,学生们一眼看出数字57和43能凑整,于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忽略了运算符号,违背了运算法则,纷纷列出176-57+43=176-(57+43)=176-100。看到学生们果真上当了,我马上让学生计算176—57—43,然后追问学生,这两道题都可以变成176-100吗?然后将两道题放在一起对比,找出算式的异同之处,并让学生按顺序算出两道题的结果进行验算。有了这一题的基础,学生在计算175÷25×4时就不容易出现类似的错误了。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乘法分配律的逆用是学生掌握的难点,老是容易出错。比如,第二道题,由于这道题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直觉上的错误,误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而少数观察仔细的学生则认为这些算法不正确!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自己辩论,究竟能不能简便运算呢,有什么依据?各自说说理由,通过一番激烈的辩论,认为能简便运算的同学终于发现,原来两个乘法算式没有共同的因数,所以不能使用乘法分配律。有了这次简便运算的系统练习经验,学生们对定律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了,在后来做简便运算习题时,学生们都表现出非常的小心和仔细,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3

  设计这节课,基于两点:我们都知道,复习课很不好上,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罗列。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向练习课一样有成就感,没有复习课可操作的模式,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展览课。公开课中,很少上复习课的,上这节课,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我们都知道,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而且容易出错,即便是到了六年级毕业班,错误也是层出不穷,学生对于运算定律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遇上具体题目,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基于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整理复习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整体上把握这样方向和原则:

  1、以学生出的错题为抓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归类整理。

  简单的题目一笔带过,乘法分配率的变式比较多,重点突破。允许学生出错,及时地发现他们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各种做题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梳理,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详细分类。

  2、尽可能多的把交流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归纳整理简便运算中的方法。

  本着这一思想,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三个大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运算定律,做好知识准备。

  一开始上课,就复习各种运算定律,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

  第二个环节、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复习简算。

  复习完了运算定律后,按照以往的惯例,就是老师出题考查学生,学生在这里是被动学习。在这里,我以学生出的错题为抓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归类整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我这一节课的设计,还侧重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从方法和技巧上给这些简便计算的题目归类,小学常用的简算技巧基本就是五大类:

  1、直接凑整

  2、拆数凑整

  3、带符号搬家

  4、提取公因数

  5、创造公因数

  直接凑整是公式的简单套用,难度不大,不成问题。拆数凑整拆数分三类:之和,之差,之积。这样的题目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拆开,拆开以后简便在哪里,怎么简便,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上。带符号搬家重在理解带着哪个符号搬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恒等变形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恒等变形常常利用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性质。做加法时候,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就要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才不变。除法中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做题。

  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乘法分配律上,错题最多,类型最错。常见的就有五类,正向的,直接凑整,拆数凑整两类,反向的,就包括3类。直接提取的,省略×1的题目,积不变规律(主要是小数点的变化)这是很多学生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回顾简算方法。

  不足之处:

  1、在复习课中,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讲练结合。在本节课,例题还要精心设计,一些不是全班普遍的错例不出示,把时间留在相仿练习上,提高学习效果。形式可以是学生独立出题,出题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脑子中简算的过程。可以这样说,只要他会出题,他一定就会做题。

  备课中老师有的语言和提问备的不够细,应该再细,要精心设计教师的提问!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4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复习》教学反思经过思考的课堂,老师游刃有余,学生思维得到拓展。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1、本节课我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本身就是一节复习课。所以凡是学生能说清的,我绝不添言;学生说不清的,练着说;还说不明白,优秀学生引领。

  2、把教学目的给孩子,把学习方案给孩子。放手让学生自主复习运算定律,并小组同学互说定义和字母表达式,并思考如何把定律和性质进行分类合理。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异。两种分类方法说的头头是道。思路清晰:可以根据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分类:加法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有除法的运算性质。

  还可以根据运算符号变换分类: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乘法分配律。给学生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3、在乘法分配律的汇报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受阻,一方面原因是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实效性还有所欠缺,只挑选容易的定律进行交流,自主复习内容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此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也是本节课复习的重难点所在,后面习题针对此项进行了重点复习,进行了补充。

  4、我认为本节课,基础练习题目全面,有口答,有分析判断,有应用题目动笔,拓展训练能够从出题者的思维角度自主发散思维,总结简便运算的规律。使简便运算更加活学活用。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5

  今天的教学很顺利,书本上安排的题目的量的确不多。所以我把时间花到让学生表达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时间,上下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要说: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学生也很舒服。

  一、

  首先,在出示了例题1之后,学生列式进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在复习了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有学生还是采用了老方法来做,没有简便。我就让他上黑板板书,然后和简便的算法进行比较。得出:这样计算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比较麻烦。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给了我们检验简便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学生听着,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争论

  到例题二900÷40时,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学在横式上把余数写成了2.正打算着重强调呢,学生们倒也眼尖,一看见了就马上举手发言,说:余数应该是20,又有学生说:余数就是2.班中的意见马上分成了两派。我让认为余数是20的学生说说理由。说得很好。

  方佳凯:余数是20,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个十。

  袁林丽:余数是20.我用了简便计算后,用原来的竖式进行了验算,得出余数是20.

  杨谨侨:余数是20,我也是验算的。不过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的。

  第一题例题的渗透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到这儿为止,许多学生就开始自觉运用验算了。到此,我就顺势把验算的过程讲了,通过验算得出余数是20.

  现在,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上有话是敢讲的,有不同的意见是敢说的,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进行争论。甚至有时当我一不注意出现口误的时候,他们也会当堂进行纠正。

  所以,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拼音的教学反思12-19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28

口语教学教学反思11-21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11-16

语文的教学反思12-20

《线段》教学反思12-18

草原教学反思12-16

耳的教学反思12-15

年月教学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