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下面谈一下本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掌握证明与举反例是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书写表达,体会几何思维的真正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二、教法学法分析:
鉴于教材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说明,完善的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提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问题引入新课,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下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探索方法,发现新知
⒈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两组探索题
探索一、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或用硬纸片),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四边形,如果等长的木条成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若将两根细木条中点用钉子钉合在一起,用像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例1、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例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起到及时巩固判别方法的作用。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机动)演练题: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机动题,时间允许就在课堂完成。本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平行四边形判定,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让学生反复认识,学会分析,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97“练习” 1.
设计意图:题1的综合性,灵活性比较强,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对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大有好处。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00习题19.1 4,5,2.选做:P100习题19.1 10,12
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预习: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精神,“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时给出有梯度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通过题2的探究,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更多的判定方法。为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础。
(六).评价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说理能力;掌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别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之后即将学习的第三个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理解及说理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
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长30厘米的木条
五、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判定定理,然后借助各种方法加以验证。最后依靠课本所设计的“做一做”,“议一议”以及“随堂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旨在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做铺垫)
2、小组活动
用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30厘米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当两组对边相等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时,所围成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课本91页的“做一做”
(其目的'是巩固和应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4、“议一议”
问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说说你的想法。
(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2、要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有哪些方法?
5、通过课本的“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加以应用和巩固。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掌握证明与举反例是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书写表达,体会几何思维的真正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二、教法学法分析:
鉴于教材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说明,完善的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提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问题引入新课,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下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探索方法,发现新知
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两组探索题
探索一、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或用硬纸片),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四边形,如果等长的木条成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若将两根细木条中点用钉子钉合在一起,用像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例1、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例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起到及时巩固判别方法的作用。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机动)演练题: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机动题,时间允许就在课堂完成。本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平行四边形判定,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让学生反复认识,学会分析,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97“练习” 1。
设计意图:题1的综合性,灵活性比较强,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对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大有好处。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00习题19,1 4,5
2、选做:P100习题19,1 10,12
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预习: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精神,“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时给出有梯度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通过题2的探究,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更多的判定方法。为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础。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4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福清市姚世雄中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下面谈一下本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掌握证明与举反例是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书写表达,体会几何思维的真正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二、教法学法分析
鉴于教材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说明,完善的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提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问题引入新课,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下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探索方法,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两组探索题
探索一、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或用硬纸片),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四边形,如果等长的木条成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若将两根细木条中点用钉子钉合在一起,用像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例1、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例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起到及时巩固判别方法的作用。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机动)演练题: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机动题,时间允许就在课堂完成。本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平行四边形判定,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让学生反复认识,学会分析,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97“练习”1。
设计意图:题1的综合性,灵活性比较强,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对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大有好处。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100习题19.14,5
2、选做:P100习题19.110,12
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预习: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精神,“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时给出有梯度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通过题2的探究,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更多的判定方法。为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础。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说理能力;掌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别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之后即将学习的第三个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理解及说理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
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长30厘米的木条
五、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判定定理,然后借助各种方法加以验证。最后依靠课本所设计的“做一做”,“议一议”以及“随堂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旨在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做铺垫)
2、小组活动
用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30厘米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当两组对边相等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时,所围成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课本91页的“做一做”
(其目的.是巩固和应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4、“议一议”
问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说说你的想法。
(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2、要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有哪些方法?
5、通过课本的“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加以应用和巩固。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实验学校的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我将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这6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的设计构思。
一、教材分析
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四边形的重要研对象,对以后特殊四边形的学习有重大作用。本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因此它的作用与地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平行线与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应用与延伸。
2、对以后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学习奠定基础。
3、.对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有积极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究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定定理。难点在于理解和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在于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初二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已经逐步形成,学生对新鲜的知识也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全开放自主探索平行四边行的判定定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次检验和再提升。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基于此,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方法与过程——探索两种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由此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团结协作和合作意识。
三、教法分析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我将通过实验,抢答等游戏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学法分析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流程1:复习定义性质,引发思考
首先给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和图形,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定理,然后在纸上写出定义和性质的逆命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复习前面的知识,为新课奠定基础,向学生说明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提问:除了定义,同学们还想知道其他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流程2: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完成活动1。
活动1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将两两相等的木条,作为对边得到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
流程3:命题论证,得到判定
证明这一命题是个难点,首先指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几何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再由教师引导,把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问题逐步转化为证明线平行——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问题。突破难点,体现划归的思想。
流程4:引发猜想,得到命题
让学生继续动手,完成活动2.。得出命题2: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操作的'准确性。
流程5:命题证明,得出判定。
命题2的证明,鼓励学生用类比的思维方法仿照命题1的证明,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意见,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猜想和发现,以及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流程6:应用判定,小试牛刀
这三个小题是对判定的直接应用,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来完成,其他小组作出评价,既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流程7:例题讲解,练习巩固
出示例题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路,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案,对于有创意的方案要大力表扬,然后引导学生从多种证明思路中,选择较为简洁的方法,规范板书。
然后出示练习题,1、2体学生独立思考口答完成填空,3小题小组合作探讨,整理思路,写出解题过程。
流程8: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说出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数学思想方法,还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只要学生的收获,都应得到肯定。
六、课堂评价分析
对于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各环节中,我注重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口试,课堂观摩,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多层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合作意识,思考习惯,发现能力几方面,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总之,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创设学习环境是主要任务,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是这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上就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堂课的构思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从知识技能上讲,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从思想方法上讲,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了化归思想。综上所述,本节课不论从知识技能还是思想方法上,都是一节十分难得的素材,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学生探索到:“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和“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别方法后,由边和对角线数量关系分别判别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就比较容易解决,并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观察—猜想—验证—说理—建模”的思维过程也是以后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别方法,由于从理论上说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对于几何逻辑思维尚处于起始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来讲,认知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及化归的教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的理念。体现了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操作策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本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以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原则,突出多媒体这一教学技术手段在辅助知识产生发展和突破重难点的优势。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按以下流程展开: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下面我将从每一个环节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和教学目的控制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一)本课在教法上突出了三个特点
1、动(师生互动):老师通过多媒体呈现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时间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与老师共同探究判别方法,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变(多层变式):通过多层次、多角度例题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引(适当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的地方,教师通过层层铺垫,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学生更好地学。通过这三个方面师生双边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的形式,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有效的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同时加快了教学节奏,扩大了课堂容量。
五、评价分析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探索方法的渗透。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正如英国的大教育家斯宾塞所说的:“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个人发展,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去发现。”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8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首先,在探究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运用判定定理时,都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其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两两对应的互逆定理,本节课在引入新课时就是类比性质引入判定的。“启下”,首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是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其次,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的探究模式从方法上为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奠定了基础。并且,本节内容还是学生运用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的良好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二)数学思考
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三)解决问题
1、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事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2、教学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游戏、拼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教学评价分析
1、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课堂中采用口答、课堂观察、实验、书面作业等评价方式,多层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引入的环节上,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首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接着通过探究逆命题的真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作了铺垫。知识的真正获得不是靠知者的“告诉”,而是在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所得,本节课两种判定方法的得出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让学生亲历了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通过游戏、拼图等寓教学于数学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加以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学的学习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和灵活的变式,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图形的基本特征和题目的内在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9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下面我从教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目标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会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经历图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几何图形基本证明方法和作图技巧;本章目标要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探究的;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知识的一个延续,也是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3、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图形性质的能力,已经接触过逆否命题的证明,具备探究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基础,但在演绎推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说教法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法;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片段,每个片段的教法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教学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的运用我采用“学生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办法进行教学;小结我采用“回顾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整堂课中,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两大理念贯穿始终。
三、说学法
有什么样的`教法就培养什么样的学法。通过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定理运用教学培养学生概念运用、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结教学培养学生回顾总结的能力、归纳梳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
1、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进行的“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反过来,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定理教学:
①探究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进行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后续的展示归纳做准备;
②展示归纳:逐题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生说师写,在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教师画龙点睛加以强调。
3、定理运用。此处安排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定理的简单运用,口答。第二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再进行汇报展示。
4、课堂小结。通过设计两个问题:
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②还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引导让学生回顾、总结,教师画龙点睛。
5、为进一步巩固概念,我设计了两个作业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10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实验教材几何分册第四章《四边形》的第二章节《平行四边形》的第三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进行的。
本节课主要探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判定定理的初步运用。在学生习得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发现的能力。平行四边形是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和对角线的特征是平行四边形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探讨、推导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出发点,另外,在探讨、严密地推导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过程中,能培养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论证的科学态度。因此,它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论证几何的学习阶段,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一定难度。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所以教学中安排学生动手画草图,在画草图的过程中得出合理的猜测,在推理论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习题进行证明。3 、通过实验操作、说理,推理论证,养成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数学素养。4、感受以前学习的实验几何和现在学习的论证几何的本质不同,体会到学习论证几何的重要意义。领悟“实验操作——合理的猜测——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出数学结论——运用数学结论”的数学探究方法。5、在几个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6、养成一种勇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精神;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测,进行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论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推导;在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会初步运用判定定理,进行有关平行四边形习题的证明。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操作,猜测出平行四边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并给予严密的`推理论证。
2感受以前学的实验几何和现在学的论证几何的异同,体会到学习论证几何的重要意义。领悟“实验操作——合理的猜测——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出数学结论——运用数学结论”的数学探究方法。
四、 教学设计思路
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是“画图操作——得出合理猜测——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几次小组交流的安排,既注重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又注重不同小组间的课堂交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过程简介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后,出示本节课的第一个探究的问题:符合什么条件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出示画图操作题: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AB、BC以及它们的夹角∠ABC。请同学们以AC为对角线,把这个平行四边形ABCD补画完整。每个学生画出草图后,先在小组内及时交流、讨论。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画的草图。
在学生画出草图后,教师适时提问:从以上画图过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用命题形式写出。学生分别得出命题: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命题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命题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命题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命题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以上命题是通过画图操作后,猜测得出的,至于这些命题是否正确,我们必须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才能得出这些命题是真命题。命题的证明,我们应该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推理证明。
学生口述,老师板演命题的证明过程,老师适时点评。接下来,由同学们自己来完成其余几个命题的证明。(可分三个小组分工,每个小组学生完成一个命题的推导论证后,小组学生间及时交流,全班用实物投影交流、展示每个小组的学生证明的详细过程。得出命题2、3、4是真命题。)而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不成立的例子(即反例)。
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我们得到这四个命题是真命题。并且,这些真命题的结论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有较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它们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得到四个判定定理。
利用以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以进行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推理论证。
出示例题,在例题的讲评中,重视一题多解,并及时让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中成功的地方:
(1)、通过画图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画出平行四边形的草图后,再通过得出合理的猜测,然后,再进行较严密的几何证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成功。
(2)、本节课中很注重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以及数学图形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
(3)、在命题证明的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体现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判定定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该妥善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
(2)、由于本节课一下子习得了平行四边形的四条判定定理(按常规需两节课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能运用判定定理解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故整堂课有点前松后紧的现象。
3、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关注了知识的传授与获得,而忽视了学生在习得知识过程中的反思、领悟。其实如何提高学生对所习得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重点应放在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上,使学生“乐思、会思、善思”。
4、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
在课后,留出三分钟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课堂上的各种体会、疑惑以及收获。学生充分的交流了知识上的点点滴滴的收获,能力上的提高、进步,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掌握和领悟,也培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所以,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是十分重要的。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事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引导启发: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
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游戏、拼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学法:
1、自主探究: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
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前两个判定定理是什么?
(3)你能观察出什么规律吗?
通过一步步的追问,学生通过对比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观察出,前两个判定定理正好是前两条性质的逆命题。接下来我会让学生猜想,如果我们找到了第三条性质的逆命题,它能成立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以问题唤醒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它的性质,又是它的判定,目前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只有定义。问题3则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学会三个逆命题的准确的文字表达。)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让同学们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铅笔连接木条的顶点,并画出木条的轨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
观察:转动两根木条,观察这些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多次变换两根木条的夹角,画出很多不同的四边形,经提问,学生能够观察出这些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教师引导,现在你有多少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了?这些方法分别是从四边形的“边”、“对角线”去考虑的。讨论后,请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说明构思想法。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猜想、发现。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最后,教师跟学生共同总结我们得到的第三条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动手、实验,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口述两个习题,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思维。
1、填空:四边形ABCD中,(1)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
(3)若对角线AC、BD交于点O,OA=OC=3,OB=5,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4)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G、F、H分别为OA、OB、OC、OD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GFH_____平行四边形。(填“是”或“不是”,并口述理由。)
学生口答填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估计问题(4)对学生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在必要时对问题(4)作适当引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回答问题和评价的积极性、准确性;
(2)能否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问题(4)。
(设计意图:这组填空题的难度拾级而上,由浅入深,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问题(1)、(2)、(3)直接运用已学的三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问题(4)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同时为例题3的出现作好铺垫。)
(四)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根据例题做以拓展,考虑当条件变化之后结论是否还成立,从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若将G、H分别在OB、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E、F分别在OA、OC上移动,使AE=CF(如书中图4),则上述问题(4)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即为例题。
2、若例题中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如书中图5),则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口头叙述理由)
教师通过flash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观察。对于问题1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思路,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案,对于有创意的方案要大力表扬,然后教师规范板书。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证明思路中选择较为简洁的方法。
有了问题1的深入探究,估计问题2对学生并不困难,因此,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述其方法、思路。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抓住变化的图形的本质特征:对角线互相平分;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几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创造性。
(设计意图:例题是问题(4)的变式题,在问题(4)的基础上变换E、G、F、H的位置,使例题的出现不显得突兀,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并通过对例题的进一步变式,让学生体会各条件的内在联系,抓住“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本质特征。并通过多策略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作业:我会安排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为必做题,问题解决为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的练习,能够达到分层次教学。
(设计意图:将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安排为必做题,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将问题解决作为选做题,为下一节学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了很好的铺垫。)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1.2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四种方法,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相关知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而且各个方面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相对而言比较顺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四条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应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和证明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几何思维的真正内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我将采用讲解法、启发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之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请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然后提问怎么样的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除定义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由此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启发法等。
结合导入部分学生回答的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提出问题:反过来对边相等或对角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也就是它们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呢?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一:取两长两短的四根木条用小钉钉在一起,做成一个四边形,其中两根长木条长度相等,两根短木条长度相等。如果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个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实验二:取两根长短不一的细木条,将它们的中点重叠,并用小钉钉在一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学生能初步得出结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紧接着继续提问学生: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明它们吗?如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先请学生将命题翻译成符号语言,指出已知和待证结论。接着我给出提示:观察两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什么样的图形?如何判定其中一组对边平行?判定平行需要的条件怎么得到?给出思路引导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证明。学生完成后,我规范证明过程的书写。由于时间所限,我会直接告诉学生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证明留给学生课后完成,并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相应的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思考题:如果只考虑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四边形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呢?并给出思路引导:先想想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有什么性质?写出逆命题是否成立,能否作为判定方法?请学生稍作讨论,得出猜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继续小组合作证明。我会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前三条判定定理。学生不难完成证明并得到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梳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时巩固。
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再结合老师的适时引导以及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全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加以说明,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初中数学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并且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了化归思想。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二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二、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经过探究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去观察、猜想、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思考的好习惯。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说理—建模”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别方法。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及化归的教学思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本节课通过设疑—引探—交流—运用—小结的教学方法,在教法上突出了三个特点:动、变、引
1、动(师生互动):给学生足够时间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与老师共同探究判别方法,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变(多层变式):通过多种交流手段(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和师生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引(适当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的地方,教师通过层层铺垫,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学生更好地学。
通过这三个方面师生双边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学法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亲身体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培养了学生对待事物要大胆猜想的习惯。在学法指导上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这一学习过程,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自主建构新知。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共分为三个环节:设疑导入、探索新知、回顾反思。下面我将从每一个环节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和教学目的控制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设疑导入:
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自制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老师检查完学生的预习作业后。用一连串的疑问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本环节共分为6步:回忆旧知、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定理证明、小试牛刀和我是老师)
1、回忆旧知
2、大胆猜想
猜想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由问题你能判定自己的制作的模型一定是是平行四边形吗?让同学们大胆猜想,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的猜想,肯定猜想成果,不论对错。培养学生养成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善于猜想的习惯。(教师可提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实验验证
四人一小组,每组发若干小棒,根据我们的猜想试着摆一摆,看看摆出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实验成果。并由此得出正确的猜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实验得到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体验数学发现和研究的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
教师提问:说明一个猜想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反例即可。如何说明一个猜想命题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得出:还需要进行理论证明。从而进行下一个环节:
4、定理证明(整个过程由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定理证明的过程。)
老师总结:此证明是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利用定义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整个方法是将平行四边形转换为三角形,新知识转换为已学过的知识,这种思想方法叫化归思想。
5、小试牛刀
出现两道练习题,通过小试牛刀,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6、我是老师
四人一小组,每两人出一题,(要求解答本题时需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或2)然后交换题目作答,判断对错,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全班交流。看看那组表现最好。在老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而通过学生自己出题解答代替由老师出题学生解答的传统方法,由被动变主动,彻底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三)、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整理。让学生自由的发言、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四)、评价分析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探索方法的渗透。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纵观整节课,学生得到了展现风采的舞台,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作为教师也对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起点,与学生不断创新,再接再厉。
本节课主要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逆命题入手,通过观察、猜想、推理、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同学们熟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2)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逆命题成立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探究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作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改变形状,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共识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解释,但解释的过程有的是通过三角形全等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化归思想),有的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老师在肯定同学们积极思考的同时,强调量一量,算一算是学习几何的初步感知阶段,要想公认它的正确性,必须经过用已学的定义或定理推理说明。设计意图: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又让学生明白学习几何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能力。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1:如图,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有的用定义,有的用判定1,通过比较两种证明方法都可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一题多证,引导学生在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因果关系层次要清晰。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3:在钉制平行四边形框架时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如图,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目前已有三种判定方法可用,通过展示,学生各有所取,然后让学生比较、筛选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多掌握一个定理,就多了一个证明几何问题的途经;多学习一些知识,就多了一把解决人生问题的一把钥匙。知识越多越聪明。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展示成果,归纳总结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1、从边与边的关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从对角线的相互关系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比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代入知识应用环节。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题由浅入深、各有侧重,其中习1……习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5、学以致用,建立模型
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某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A,B,C为三顶点,即找出第四个顶点D)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课后思考:试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学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铺垫。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导中有练、有思、有研,改进教师先讲知识,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的做法,使讲、练、思、研融合在一起,整节课学生能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让学生充分体会快乐学习。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真可谓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收获:学生对三个判定的掌握比较好,而且由于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判定都进行了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书写练习,因此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习题课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的证明过程。
不足:几何证明题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初二的学生按照课标不要求规范的证明过程,但是考试却要求书写严格的过程,由于没有规范的例题示范以及有关习题,所以学生的几何证明题仍然是一个弱项,因此习题课上有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会分析,但是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这在今后的学习中是一个需要改变和提高的部分。